《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概述
1. 标准简介
标准名称:《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GB 50343-2012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带有“GB”字样,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虽然其中包含部分推荐性条款,但整体必须严格执行)。
实施日期: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至今仍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权威标准之一。
主管单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
2. 核心目的与适用范围
核心目的:该标准旨在防护雷电电磁脉冲对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的危害。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直击雷,更重要的是雷击发生时产生的强大电磁场(LEMP)对精密、敏感的电子设备的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损害。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中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 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设备、控制系统、安防系统(监控、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以及各类网络、音视频设备等。
3. 主要技术内容与核心思想
该标准的核心思想是建立 “综合防雷系统” ,即采用系统性的防护方法,将外部防雷措施与内部防雷措施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雷电防护分区(LPZ)
这是标准的理论基础。它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如LPZ 0A, 0B, LPZ1, LPZ2...),区界的电磁强度逐级减弱。防雷设计就是根据设备所在的不同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和措施。
综合防雷系统的组成
标准规定综合防雷系统应包括以下六项措施: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这是最核心的措施。将所有金属装置、外来导体、电气和电子系统、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接地网络,以消除各系统间的电位差,这是防雷成功的基石。
屏蔽:利用建筑物的金属框架、钢筋、金属屏蔽线缆、屏蔽机房等,构成屏蔽层,以衰减雷电电磁脉冲的强度。
合理布线:规定线缆的敷设路径、间距,避免形成大的感应回路,减少感应过电压。
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在雷电分区交界处的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上分级(多级)安装SPD,将过电压、过电流泄放入地,是保护设备最关键的最后一道屏障。
接地:提供泄放雷电流和均衡电位的基础。
安全距离:防止闪络,确保人员设备安全。
雷击风险评估与防护分级:
l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方法,用于计算建筑物和电子信息系统因雷击可能造成的风险(R值)。
l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雷电防护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SPD的配置要求。这使得防护设计更加科学、经济,避免了过度防护或防护不足。
对电涌保护器(SPD)的详细要求:
l标准用了大量篇幅详细规定了SPD的选择、安装、参数协调(能量配合)、连接导线规格、后备保护等,具有极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4. 重要性
权威依据:是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在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技术法规。
系统性指导:提供了从理论(分区、风险评估)到实践(SPD选型、接地做法)的完整技术框架,改变了以往零散、局部的防护观念。
保障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雷击对智能建筑、数据中心、通信枢纽等关键设施的破坏,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行。
以下提供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在线阅读及pdf下载:
下载按钮在下方pdf阅读器右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