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基本概述
GB 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安全防范领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各类建筑场所的安全防范系统提供了全面的工程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安全防范工程,包括企业机房、数据中心等重要设施的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技防手段,结合人防与物防,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防护对象的安全运行。
规范遵循"防护级别与风险等级相适应"的原则,要求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根据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按照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这意味着不同重要程度的设施应采取相应等级的安全防护措施,既避免防护不足,也防止过度配置造成的资源浪费。
在企业机房建设中,GB 50348-2018要求采用"三系统一平台"的基本架构,即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以及统一的安防监控管理平台。这三个系统相互协作,形成了机房信息和物理安全的重要保障屏障。
视频监控系统:规范要求系统基于TCP/IP网络的全数字架构,采用"IP高清摄像机+解码器+IP SAN+智能业务平台"模式。除了在机房一级、二级关键区域采用房间级布设摄像机外,每列机柜冷热通道模块机房内均应安装两部摄像机对射监控。根据不同场合,需合理选择覆盖监控、定点监控和扫描监控等多种方式。存储策略要求采用RAID5部署方式,24小时实时录像至少保存30天,一级关键区域需保存90天,红区机房则要求保存长达180天。
入侵报警系统:规范要求在企业机房的室内实施布撤防墙屏幕前端策略,在空调机房和核心机房隔断上方的回风静压箱或新风通风管内,设置红外对射防入侵装置。机房冷热通道通过视频监控移动侦测,实现报警联动视频图像画面自动切换到安防监控中心的电视墙。这些装置通过四防区、八防区编址报警模块,与安保主机房报警控制主机采用总线方式通信互连。
出入口控制系统:包括门禁控制系统和速通门控制系统。对于园区项目,应采用"属地管理和控制、总部集中监视方式",实现平台集成各地门禁统一管理模式。网络核心区、存储区、MDA区、服务器区等模块机房区出入口、房间级出入口、顶层对外出入口、员工通道等均应采用双向门禁。首层大堂入电梯厅应设置速通门刷卡+人脸识别+金属探测+体温探测等多重验证手段。系统必须与消防系统联动,在发生火灾时自动释放疏散出入口的门禁。同时,门禁系统还需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在发生报警时,消防安保监控中心的电视墙大屏能自动切换对应门禁的视频图像。
表:企业机房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技术要求
系统类型 | 主要技术要求 | 存储与备份要求 | 联动功能 |
视频监控系统 | IP高清摄像机,冷热通道对射监控 | 30-180天存储,RAID5部署 | 与入侵报警联动 |
入侵报警系统 | 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紧急按钮装置 | 总线方式通信互连 | 与视频监控联动 |
出入口控制系统 | 双向门禁,速通门+人脸识别+金属探测 | 权限分级管理,日志记录 | 与消防系统联动 |
GB 50348-2018对监控中心的设计提出了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规范指出,监控中心的位置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强震源和强噪声源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应避开发生火灾危险程度高的区域和电磁场干扰区域。这对于企业机房尤为重要,因为机房本身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监控中心的设置必须兼顾安全性与可用性。
监控中心的值守区与设备区宜分隔设置,其面积应与安防系统的规模相适应,并应有保证值班人员正常工作的相应辅助设施。规范还特别强调监控中心自身的防护要求:
监控中心的环境要求也十分严格:顶棚、壁板和隔断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室内地面应防静电、光滑、平整、不起尘;门的宽度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小于2.1m;疏散门应采用外开方式,且应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室内开启。此外,监控中心内的温度宜为16℃~30℃,相对湿度宜为30%~75%,并应有良好的照明并设置应急照明装置。
在管线敷设和设备布局方面,规范要求室内的电缆、控制线的敷设宜设置地槽;当不设置地槽时,也可敷设在电缆架槽、墙上槽板内,或采用活动地板。根据机架、机柜、控制台等设备的相应位置,应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槽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敷设电缆的容量和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离,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m,在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m。
在企业机房建设中,应用GB 50348-2018时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首先,机房的安全等级划分应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的规定,结合项目基本情况和数据中心特点,对各功能性房间、楼层、建筑单体及园区各区域进行安全防范等级划分。通常从外围至核心区域分为四级,安防策略由低级别向高级别布防,确保安防系统配置与防护级别、风险等级匹配。
其次,企业机房中的网络布线系统需要特殊关注。数据中心网络系统是为服务器提供计算业务、存储连接和后期管理运维设备的通道。综合布线系统中除线缆外,强、弱电线槽及桥架均应采用上走线方式,光纤、网络、通讯线路等弱电布线必须和电源线明显分离。这是为了防止电磁干扰,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规范要求,企业机房应避免与商场、宾馆、餐饮娱乐等影响机房安全的场所设在同一幢建筑物内。数据中心内放置计算机的机房不宜超过五层。附设在其他建筑内的A、B级信息机房应避免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室。这些要求都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外部风险对机房安全的影响。
在防火要求方面,规范指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A级或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于其他建筑物内时,在主机房与其他部位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面积大于100㎡的主机房,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宜设于机房的两端;面积不大于100㎡的主机房,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并可通过其他相邻房间的门进行疏散。这些规定都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此外,规范还对机房的静电防护及接地提出了具体要求: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的最小值确定。具体指标包括: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小于4Ω;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小于4Ω;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小于1Ω;防雷接地电阻小于10Ω;综合接地系统电阻小于1Ω。良好的接地系统不仅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安全防范系统有效工作的基础。
以下提供GB 50348-201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在线阅读及pdf下载:
下载按钮在下方pdf阅读器右上角。